在全会精神指导下,成都如何发挥科技资源富集、产业门类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在中共成都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聚焦技术创新,重点发展壮大“2+10”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城之要。市委全会提出,要聚焦技术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局长、主任张新宇介绍,落实全会要求,成都将着力从支持技术创新有针对性的赋能产业、构建技术创新全流程的支撑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增强产业科技创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支柱产业方面,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方向,加强行业先进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关键基础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体系安全;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和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新兴产业方面,聚焦新科技革命群体性爆发方向,加快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等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产业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链接市场需求,培育壮大高端芯片、无人机、绿色氢能、超高清显示、抗体药物、核医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方面,聚焦中长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在前沿技术领域争取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快产品化产业化,策源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等未来产业发展,抢占新赛道、构建新优势,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锋君介绍,成都将以“跟踪评估问效”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工作闭环,“我们将完善产业链评估体系,实施年度综合评估,编制发布《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纵向上评估产业发展状况、横向上评估产业竞争位势,持续推动补短板、锻长板,推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创新平台,建立跨区域“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模式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优化是成都拉长板、补短板的战略之举。《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的制定,重点把握了5点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一个共识是,高能级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在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凝聚创新人才、孵化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比如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等,主要聚集在西部(成都)科学城。
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介绍,成都将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与相关区(县)建立跨区域“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模式,深化“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新型协作关系,探索“统计分算、财税分成”的跨区域合作机制。
此外,为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成都将建设成都科创生态岛,构建要素聚合、转化服务、成果展示、产业育成等创新转化服务生态。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产业生态圈,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概念验证、小批量试生产中试平台,建立环评、能评、安评等绿色通道。同时,成都还将培育壮大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组建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开展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建设成都技术转移学院,支持技术经纪(经理人)申报市级重点人才计划。
近年来,成都制定实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30条”,推动37家在蓉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出台改革办法,1000余项成果完成分割确权或赋权转化。丁小斌介绍,为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成都将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权,区别于有形资产形成的国有股权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