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垮塌事件可以监测吗?如果每座桥梁都在监测之中,一旦发生危机,提前向交通管理等部门预警,不仅为桥梁的维护、抢修、重建提供依据,还可以最大限度保护驾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天府新四板挂牌公司成都软易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软易达,证券代码:810701 )多年前就在关注和研究桥梁道路的预警,并交出了骄人的业绩。
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列子·汤问》中有北山愚公带领家人搬移太行山、王屋山寓言故事。自古,山就是阻碍人类交通的主要障碍物。
晋代王嘉所辑的《拾遗记》记载:“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鼋鼍以为梁。”《竹书纪年》记述:“穆王七年,大起师,东至于九江,架鼋鼍以为梁”。从古至今,架设桥梁是人们跨越江河的解决方案。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仅是古代人民解决交通难题的方案,更是现代社会解决出行和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和措施。
仕水步石桥,图片来自《中国网》,摄影郑高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石桥,建于1795年,至今200多年,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古代碇步桥。
隋灞桥,图片来自《西安发布》
全国重点文物单位隋灞桥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唐、五代、宋沿用并修葺,元代废毁,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灞桥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为宏大、桥面跨度最长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桥。
2011年1月通车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被誉为“世界铁路桥之最”。
2011年6月青岛海湾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36.48公里,是已建成通车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2011年6月建成通车的丹昆特大桥,全长164.851公里,是世界最长的高铁桥。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华社2016年9月27日发文《中国大桥十宗“最”》称: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总数接近80万座,铁路桥梁总数已超过20万座,已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拥有公路桥梁103.3万座,总长约8576万延米,其中特大桥8816座,总长约1621万延米。当前世界排名前十的悬索桥,中国有8座,其中5座在建;世界排名前十的斜拉桥,中国有9座,其中4座在建;世界排名前十的拱桥,中国有8座,其中2座在建。
桥梁安全监测和预警的必要性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6日0时38分许,G5012恩广高速达万段万州至达州方向k230+679处6号大桥周边山体岩石突发崩塌,巨石冲毁桥梁墩柱,致部分桥面坍塌。本次灾害造成2车受损后自燃,3人受轻伤。
G5012恩广高速达万段垮塌(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据中新社旧金山6月24日新闻,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4日,美国蒙大拿州发生桥梁坍塌及火车脱轨事故,7节载有沥青或硫磺的罐车坠入河中。
据新华社新德里(2022年)11月1日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晚6时40分左右,印度古吉拉特邦桥梁突然断裂,导致数百人落水,其中包括不少妇女和儿童。《印度快报》1日报道说,印度古吉拉特邦桥梁断裂事故死亡人数已升至135人,另有近百人受伤。
2022年10月31日,印度古吉拉特邦桥梁断裂事故的搜救现场。(图片来自新华社客户端)
为什么频频发生桥梁损坏和垮塌事故呢?
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桥梁工程系文章《桥梁倒塌/水毁案例库及其历史数据初步分析(1807-2021)》(作者:熊文、张嵘钊、蔡春声)统计:近年来,桥梁水毁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公共设施损害与社会财产损失。据相关统计研究,桥梁倒塌年频率可达1/5000,其中水文因素占比最高;1989-2000年,美国共有503座桥梁倒塌,其中55%由水文灾害造成。仅2007-2015年间,国内102座桥梁倒塌,其中因水文灾害导致完全倒塌的桥梁占比高达43.1%。
在全球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国际海洋与气候协会(NOAA)在2015年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所记录的洪水灾害已增加612%,未来这一比例会继续提高,极端天气/气候将频繁出现;可以预见,桥梁水毁发生频率将会持续提升。
中国桥梁倒塌原因分类(图片来自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桥梁工程系)
美国桥梁倒塌原因分类(图片来自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桥梁工程系)
全球桥倒塌原因分类(图片来自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桥梁工程系)
“桥梁的垮塌可能是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环节造成的。即使设计、施工等流程合法合规,桥梁也有使用年限。”软易达创始人总经理冯军说,“因为修建桥梁的材料自然老化、腐朽,以及洪水、地震、台风、甚至战争的破坏,桥梁也会发生损坏甚至垮塌。因此,桥梁安全监测是必须的,也会是必要的。桥梁的安全监测和预警,不仅为桥梁的维护、抢修、重建提供依据,还可以最大限度保护驾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软易达的桥梁管理系统
软易达,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智慧研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并提供专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的军民融合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智慧城市,即将先进制造业的信息化工具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河道、地下管廊、核电等,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业主提供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解决方案和全过程咨询服务。“成都市二环路道桥梁管理信息系统”是软易达的智慧城市的案例之一。
成都二环路营门口立交夜景(图片来自成都路桥)
成都市作为全国新一线城市首位,西南地区最大城市,对城市道路桥梁的交通通畅要求非常高。成都二环路全线高架是成都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高架全长28.327公里,加上引道一共41公里。自2013年通车以来,每天运送20多万人次。由于二环路高架桥建设期短、施工难度大、承建单位多等特殊原因,管理单位对其养护及时率、竣工资料的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此,软易达提出了成都市二环路道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即以 “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准则,实现二环路管理养护业务工作的移动化、可视化、自动化、系统化。
1、完善道路桥梁管理养护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使巡查、维修养护、验收归档。
2、系统支持道路桥梁养护的监督考核管理、大中修项目管理、检测管理等业务,实现业务的高效协同。信息传递实现移动化和自动推送,自动产生业务记录和分析统计报表,达到整个业务管理工作可视化。
3、以现代最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二环路数据的高效管理。通过BIM模型实现二环路整体实物的数字管理,将桥体各构件和分部的设计施工图纸与模型对应位置挂接,将市管道路管养产生的巡查、检测、维修施工等动态数据自动挂接所发生的对应位置,将各种监测的数据进行对应位置的自动挂接,能够在点击具体部位时即可看到这些资料数据。达到二环路桥体实物的可视化。
4、系统用3D-GIS地理信息系统与BIM、移动终端技术相结合,实现病害、事件的准确定位。同时,通过GIS平台,展示病害位置点、项目实施点,并通过BIM与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所见即所得。
成都市二环路道桥梁管理信息系统(软易达供图)
该系统是国内首个将BIM、GIS技术运用于市政维护领域的成功案例。实现了在梁三维模型上实时准确展示构件病害、构件属性以及相关图文档,在GIS专题图中实际生成相关业务统计报表,并根据业务数据实时生成业务报表,方便管理者即时了解各业务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工程院陈政清院士到成都道桥监控中心考察时说:“城市道路桥梁监管平台在顶层设计和技术手段上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7日载文《为城市管理装好“操作系统”》高度肯定了“成都在全国率先建成道桥智慧监管云平台,集合道桥信息、监测和指挥三大系统,有效减少了权属不明的问题,成本大大降低。”
冯军说,桥梁工程被称为“国之重器”,为了中国的桥梁和道路安全,我们愿意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