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股权市场是非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ས་ཁོངས་རང་བཞིན་གྱི་རྐང་དབང་ཚོང་ར་ནི་ཚོང་རར་ཞུགས་མེད་པའི་ཁེ་ལས་ཀྱིས་ཐད་ཀར་མ་དངུལ་འདུ་འཁོར་གྱི་ཐབས་ལམ་གཙོ་བོ་ཞིག་རེད།

【北交所】北交所采购项目公示!首只指数或于年内落地?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日期:2022-01-21
分享:
   1月18日晚北交所网站公示了北交所指数采购项目,这意味着北交所指数的编制已提上日程。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预测,北交所指数推出大概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但也可能“超预期”,在三季度或北交所成立一周年之际“出炉”,届时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100家以上,而首只指数应该是“北证50”综合指数。

  在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之后,北交所指数何时推出就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1月8日,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讲话时提到,要“适配市场规模建设,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指数及产品体系,逐步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晴雨表。”

  北交所指数呼之欲出

  根据北交所网站的采购项目公示表,项目名称为北交所指数委托管理项目,采购内容为指数管理,包括开发、维护和实时计算等,候选供应商和成交供应商均为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交总价为50万元。

  

图片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现在北交所开始发布对外采购公告,实际上就是采购编制指数,“应该说这个编制指数模式是把专业性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本身也反映北交所指数已经开始在研究了。从一般的程序来看,先立项,采购,最后评审开标,完成之后具体运作进入编制,到最后能够实际推出,我想应该是大概要一年左右时间,如果能够抓紧的话,至少得半年到九个月,时间不可能太短。”

  “我想在今年北交所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如果能推出,应该说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一个事情了。”桂浩明说。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则认为,根据目前的情况,可能首只北交所指数落地时间在第三季度。

  在周运南看来,北交所指数的推出需要满足三大前提条件:一是指数编制方案,这个基本成熟,因为左有新三板的十大指数基础,右有沪深大盘指数经验;二是板块运行时间,北交所由精选层平移而来,精选层已经平稳运行了16个月;三是样本数量,目前仅80多家上市公司,可能在100家左右时推出,指数成份股才更有代表性。

  周运南认为,北交所推出的关键可能还是上市公司的基础数量,“还是坚持北交所要达到100家上市公司的观点,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成份股样本数。”

  桂浩明则认为,北交所指数要推出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它的样本要足够大,科创板的指数也是搞了一年多以后才推出的,“那么北交所我想至少也应该有100家以上的公司,到时推出一个北交所50指数可能比较合适。如果公司不多,大部分公司都成为指数样本,一方面今后调整力度也比较大;而且也很难反映它在资本市场的前景,毕竟力量不能太小。”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的观点相同,其认为要推出北交所指数的话,至少北交所公司要达到150家以上,“不然的话不是说指数不能推,只是推出来之后它的意义或者说它的整体作用很难达到一个真正能够给市场创造指数价值的作用。”

  “这个只是我们的预期,也有可能超预期啊,现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包括北交所持续的发展,也可能会很快。”张奥平补充。

  张奥平预计,北交所指数落地将在资产端实现扩容后,目前新三板市场中有近1200家企业符合北交所上市门槛,预计在1-2年内资产端将实现大幅扩容,两年内或达到400-500家。

  “北证50”指数或率先出炉

  桂浩明认为,北交所开市以后,大家都希望有个北交所指数,因为这可以引进更多投资者,特别是为机构投资者入市创造条件,另外能让北交所相关股票投资走到指数化的道路,因为这几年指数化是资本市场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觉得北交所指数出来以后有个最大好处,就是对北交所组合的投资也进入到一个自助阶段。”桂浩明说。

  周运南认为,北交所指数的推出有八大重要意义:一是聚焦北交所头部企业;二是为市场提供一份北交所二级市场的晴雨表;三是向全市场提供一个北交所成长参考指标,提升辨识度;四是降低北交所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方便投资者了解和把握北交所整体板块的实时动态和未来走势;五是便于研发并推出指数化产品及延伸产品;六是丰富社会资金投资北交所渠道;七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积极参与北交所投资和交易;八是提高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那么,届时北交所首只指数会是什么?目前业界普遍认同“北证50”指数或率先出炉。

  桂浩明认为,北交所指数推出比较有可能就是在今年北交所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有130家到150家上市公司了,那么搞一个北交所50指数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周运南也认为,北交所可能会向科创板学习,首只指数应该是“北证50”综合指数,至于随后的特色指数可能得等北交所上市企业过200家以后才有推出基础。

  至于北交所指数编制特点,周运南认为,北交所服务的都是“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总市值普遍较小,波动性较大,所以在选择成份股时更要注重代表性,以及权重比例设计的合理性。

  国泰君安认为,北交所指数化发展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定位,重点体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新出现的市场,指数发展路径可以借鉴科创板设立后,科创板指数的发展经验,发展路径有以下三个阶段:1)优先发布单市场指数;2)随着股票满足 A 股现有跨市场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的纳入要求,在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纳入现有的跨市场指数体系;3)发布跨市场指数。

  国泰君安认为,北交所已具备单市场指数编制条件,其参考科创板50指数的做法,设计北交所50模拟指数。在国泰君安看来,北交所指数未来潜在的涨幅空间较大,资金容量预期也将大幅改善。北交所正式运营后,随着相关配套制度实施完善,以及相应投资门槛降低,个人及机构资金将不断参与其中。因此预期北交所股票的流动性和估值将大幅提升,与科创板、创业板股票缩小差距。估值提升后,相应的市值规模也会提升,进而北交所指数产品的资金容量将大幅改善。